充分发挥“三个敬畏”在民航院校的思想引领作用
航空港管理学院 后梓
2020年4月,民航局局长冯正霖提倡大力弘扬和践行“敬畏生命、敬畏规章、敬畏职责”的当代民航精神。遵循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基本规律,建设以航空为主要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高校,不仅要培养优秀的航空人才,还要传承优秀的民航文化,用行业文化育人,培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适应,并推动航空产业发展的文化理念和价值体系,汲取行业精髓,形成独树一帜的校风校貌,让学生接受当代民航精神的熏陶与启迪。
“三个敬畏”的科学内涵
“敬畏生命、敬畏规章、敬畏职责”包括两个层次,一是本质与内涵,二是表象与外延。
敬畏生命,生命是教育的原点,每一个人都必须先存在,然后在自己的存在中创造自己的本质,体现自己的本质,认识自己的本质,由自我设计、自我创造最终达到自我实现。
敬畏规章,在大学校园中,规章的类型有两种,一种是显性的规章,民航院校要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离不开规章制度的强制和约束;另一种是隐性的规章,在其施行过程中,经过长时间的磨合,成为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正确的思想和行为,培养学生的民航规则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敬畏职责,在民航院校中,学校教育和学生学习两方面应各行其职,学校教育不能仅仅是已有知识和文化的传授和继承,更不能是满足各种名利欲求的基地。学校要不断唤醒和逐步提升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逐步完成从一个受教育者向自主学习、自主抉择和健康发展的转换,即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超越能力的提升,避免功利主义和教育僵化。
科学三观巩固与“三个敬畏”运用
随着世界交流频繁,多元观念通过不同途径渗透到学生日常生活中,对正确三观形成之路产生许多负面影响。部分学生人生观沉沦、部分学生出现“唯金钱论”的价值观、还有的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缺失,将娱乐圈明星作为自己的“标杆”,甚至有些学生以“网红”作为职业目标,对革命先烈、时代英雄、民族脊梁关注不够。四川航空3U8633机长刘传健,在万米高空飞机前风挡玻璃破裂的惊险境遇下,凭借惊人的毅力与专业的驾驶技能,将119名乘客和9名机组成员安全带回地面。刘传健立足本职、敬业奉献,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英雄形象应该为民航学子所追捧。
科学三观的养成,一方面要理解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赋予其更深的精神内涵,增强其理论厚度,青年学生在古今的历史视野中,学会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从而树立起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自信,让个人观念契合社会发展规律,从而将伟大理想付诸实践,为共产主义事业而终身奋斗。另一方面应该使其与当代中国发展具有较强的耦合性,把对人生意义、人生价值、人生追求和思考与现代化建设联系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需要大学生理性认知中国和世界,树立中国自信,用开阔的格局确定职业选择,肩负起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
政治观念养成与“三个敬畏”运用
我国目前处于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转轨的关键时期,民航院校要将“三个敬畏”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公民意识教育深度融合,为民航接班人政治情感培育、政治理念提高、政治理想升华奠定根基。
民航高校培养学生政治素质,一是使学生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相一致;二是让学生熟悉政治思想、政治理论、政治制度、政治过程,适应社会的政治生活;三是通过各种直接和间接的活动,学生体会和把握政治参与技能;四是将学习中的政治态度、政治价值规范,通过行为表达出来。政治观念的养成有利于促进学校教育和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相互融合,使大学生自觉追求政治信仰,增加民航高校教育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并为提升政治文明提供治理和精神支撑。
毛泽东说过:“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可见,政治工作是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最根本因素,从民航业发展的角度讲,只有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集体主义价值观,才能为国家和人民做贡献。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在援鄂医疗队出征的时候,机场和航空公司全面保障医疗队顺利安全抵达武汉,民航客机带着医护人员、防疫物资抵鄂,国难当头,民航人是逆行者,将忠诚担当的政治品格发挥得淋漓尽致。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各机场航空公司积极响应国家“有序复工、精准复产”口号,运输返工人员到岗,民航人将国家政治摆在首位,用实际行动将航院学子的政治思想引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培养学生建设民航强国的政治素养。
敬畏生命是思想基石,敬畏规章是刚性约束,敬畏职责是自觉行动。民航院校要把对生命、规章、职责的敬畏融入制度、化为责任、落到日常,切实增强敬畏意识,深入推进作风建设,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民航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