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思政部思想政治理论课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实践教学实施方案

 

实践项目一

【实践主题】我的家乡

【实践目的与要求】利用寒假春节时间,记录你的家乡包括以民俗风情,社会道德、历史文化名胜,自然风景等具有一定代表性或能够反映当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主题和场景,完成PPT作业,要求图文并茂,内容包括活动主题、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启示或感受。

【实践方式】个人独立完成,小组交流

【实践步骤】

1.寒假回到家乡,自己策划主题,记录拍摄,制作编辑。

2.开展交流活动,课堂发言,或在小组开展交流并作好记录。

【实践学时】4学时

【考核方法】任课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PPT作业综合评定成绩。

【提交材料】PPT形式呈现。

【时间安排】第一学期结束寒假前布置,第二学期第3周开始收齐点评

 

实践项目二

【实践主题】我的春节

【实践目的与要求】不论身在何处,选择自己在春节寒假期间感受最深、触动最大的一件事情,或自己在春节期间比较有意义的经历,记录下来,完成PPT作业,要求图文并茂,是自己真实经历,内容包括活动主题、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启示或感受。

【实践方式】个人独立完成

【实践步骤】

1.个人根据实践主题在寒假期间确定具体的实践项目,记录拍摄。

2.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PPT作业,

【实践学时】4学时

【考核方法】任课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PPT作业综合评定成绩。

【提交材料】 PPT形式呈现。

【时间安排】第一学期结束寒假前布置,第二学期第3周开始收齐点评

 

 实践项目三

【实践主题】公益活动

【实践目的与要求】德行贵在由知而行,行才是关键,参与公益活动就是大学生道德修养的重要体现。通过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公益活动,让大学生在行动中进行德性内化,在实践中成长。

【实践方式】小组完成

【实践步骤】

1.小组确定公益活动形式,如献爱心、做义工、慰问鳏寡孤独、公益劳动等,制定活动方案。

2.小组利用课余时间自行组织实施。

3.活动结束后每人撰写一篇《公益活动心得》,内容包括公益活动主题、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启示或感受,重点是启示或感受。

【实践学时】3学时

【考核方法】任课教师根据小组提交的活动方案、提交的心得体会给出实践教学环节的成绩。

【提交材料】公益活动方案、心得体会、本人参与公益活动的照片2-3幅以及其他相关真实材料。

【时间安排】第六周开始,第十三周提交。

 

实践项目四

【实践主题】结合课程主题进行的实践作业展示

【实践目的与要求】通过活动引导学生结合课程内容布置相关作业,以PPT、辩论、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展示。

【实践方式】小组完成

【实践步骤】

1.任课老师围绕课程确定相关主题布置实践作业,说明相关要求2.任务小组完成作业,并在课堂分组展示作业,并进行简单解说,任课老师根据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分。

【实践学时】2学时

【考核方法】任课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相关作业完成情况、提交的心得体会及其他相关材料给出实践教学环节的成绩。

【提交材料】作业、心得体会、活动照片以及其他相关真实材料。

【时间安排】第七周开始,第十二周提交。

 

四.教学要求

1.任课老师在实践教学大纲的原则指导下,可根据自己的教学安排及各教学专业班级的个性差异,灵活安排。

2.写心得体会或观后感不得少于800字,用A4纸张写作,采用统一封面,不得打印。

3.调查报告的要求: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有对调查情况的考察、分析;有自己的结论;字数不得低于2000字,采用统一封面,不得打印。

4.收集整理的材料必须装订成册。

5.不得抄袭他人成果,否则,以作弊论处,记零分。

五.成绩考核

1.淡化过程管理,实行目标管理。所有的项目以最后形成的文字材料作为评判成绩的依据。

2.本课程的总评成绩由三部分组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平时成绩(30%)、《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成绩(30%)和期末开卷考试(理论考核40%)成绩构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