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上午,广州警方在全市范围内举办“广州市公安机关防诈骗社会面宣传日”活动,将预防诈骗宣传工作推向社区,走进群众,现场接受群众咨询,受理群众报警,传授群众识破主要常见骗术的技巧。今天活动的主会场设在越秀区的英雄广场,警方在全市各区、县级市、主要公交站场和地铁站、白云山山顶广场等地也同步开展活动,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吸引了广大群众踊跃参与。
结合目前正在开展的“防范和打击诈骗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工作,广州警方把电话诈骗等诈骗犯罪作为重点打击和防范的对象之一,积极采取各种方式展开防诈骗、反诈骗的宣传活动。今天的宣传日活动,广州警方指挥中心、法制、网警、刑侦等部门以及各区分局、县级市局在现场设点接受群众咨询,受理群众报警,为群众排忧解难。民警们通过在现场演示诈骗手法、播放宣传教育片、派发宣传单张等多种形式,向群众生动直观地传授防骗技巧,提高群众的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以遏制和预防各类诈骗犯罪活动。
据了解,今年以来,广州警方针对诈骗犯罪出现的新形势、新类型,组织专业队予以严厉打击,先后打掉一批假借征婚、办健康证名义诈骗、电信诈骗、利用篡改互联网信箱诈骗的等一批诈骗团伙,抓获一批犯罪嫌疑人,有效遏制了诈骗警情,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相应提高。
广州警方表示,电话诈骗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诈骗手段,发案数量较多,涉案金额一般都较大。这类诈骗的具体手法多种多样,有的还会利用高科技的改号软件篡改来电显示,以政府机关如警方、检察院、法院等或者银行、邮政等名义骗取事主信任。警方再次提醒:市民群众要加倍注意防范诈骗,看好自己的钱袋子,切勿轻易相信电话另一端,不要轻易转账。法院、检察院和公安机关等部门办案手续齐全、程序正当,绝不会通过电话要求事主转账。由于网络改号软件可修改来电显示号码,遇到此类电话,应直接回拨该电话,或直接拨打相关部门电话核实,或拨打110电话咨询,不要根据电话中的提示转接电话。接到任何可疑的电话和短信,可与家属或亲朋好友多方核实,勿轻易相信所谓“秘密办案”而独自听从他人摆布。特别是老年人,对于涉及钱财、帐户和密码的来电,都要提高警惕,千万不要轻易被骗子的恐吓、威胁所蒙蔽。一旦遇到有关情况,应该保持头脑清醒,尽快向家人,尤其是子女反映情况,商量对策,谨防被骗。
广州警方表示,将继续加强对诈骗违法犯罪的防范宣传和打击力度,及时将每周、每月以及诈骗警情专题研判发往各区公安分局、县级市公安局,组织社区民警学习掌握诈骗警情动态和特点,提高社区民警开展社区防骗工作的针对性,在小区内、居民楼、公司写字楼的显眼处设置宣传栏或者防骗电子滚动宣传屏幕,吸引群众留意,有效扩大受众面,不断强化居民防骗意识。针对电话诈骗受害群体中老年人居多的情况,社区民警将加强与居委会、保安、物管的联系,在老年人集中的活动中心、健身场所、棋牌室、市场等场所开展多种形式的防诈骗宣传工作,不断更新防骗宣传内容和方式。
在今天的宣传活动中,警方向群众揭示了常见的六种类型的诈骗手法,并现场传授防骗对策。
一、电话诈骗
诈骗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冒充电信局工作人员拨打事主电话,称事主身份信息被他人冒用,所申办的电话已欠费,随后一名自称是公安人员的人接听电话,称事主名下登记的电话和银行账户涉嫌洗黑钱活动,为确保事主不受损失,需将事主的存款转移至一个安全账户,诱骗事主到银行ATM机按照其提示操作,将存款转入其提供的银行账户。
2.冒充税务、财政、车管所工作人员拨打事主电话,称国家下调购房契税(或购车附加税率),要给事主退还税金,让事主提供银行卡号直接通过银行ATM机转账获取税款。当事主到ATM机后,对方在电话中称自助退税系统只支持英文界面,让事主按照其提示操作,乘机划走事主卡上的钱。
3.对方致电事主,让事主“猜猜我是谁”,当事主猜测对方身份时,对方即顺势说是。次日对方再打事主电话,称途中出车祸或嫖娼被抓等,向事主借钱急用,让事主汇钱到其指定账户。
4.通过短信或报纸、网站发布信息,称能够提供免担保贷款。如果事主与之联系,对方称贷款必须先付保证金或利息,并要求事主办理一张银行卡,先打一笔款在账上证明还款能力,然后开通电话查询功能供他查询。实际上对方利用新办银行卡的初始密码就把事主的钱转走了。
5.群发短信告诉事主的银行卡在某处消费若干元,并提供咨询电话。当事主拨打该电话咨询时,几名同伙便分别扮演银行、公安部门、银联管理中心等人员,设下圈套,让事主把钱转到所谓的安全账户。
6.群发短信告诉事主中奖了,并留下咨询电话。当事主拨打该电话时,对方称兑奖前要先缴纳手续费、税费、保证金等费用,诈骗事主钱财。
7.随机拨打事主手机,自称是某黑社会组织成员,受别人委托,要砍掉事主的手脚,或者要伤害事主的家人,事主想要避祸免灾,必须将若干元钱存入其指定的账户。
8.在上班时间群发短信,要求事主转账到其指定账号。碰巧有些事主正在银行办理转账业务,收到信息后误以为是收款方发来的,就将钱转账过去,上当受骗。
9.冒充邮局工作人员,以事主有来自银行、公安或法院等部门的邮件未签收为名,如假称事主有信用卡的欠费单或公安、法院部门的涉案信件等,骗取事主身份信息。然后,其他同伙分别冒充公安局、检察院工作人员打来电话,称事主涉嫌洗黑钱和诈骗犯罪,即将冻结事主所有存款,待案件调查清楚,确与事主无关再将存款退还,并要求事主将存款转至所谓的检察院安全账号,从而实施诈骗。此类诈骗在社会上新近冒头,事主接到的电话多以“00019” 或“0020111”开头,诈骗手法与冒充电信工作人员谎称事主电话欠费的诈骗手法如出一辙,是电话欠费诈骗的变异。
防骗对策:针对这些形形色色的电话诈骗,做到以下几点可防止被骗。一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要轻易露富,不要轻易向陌生人透露自己的银行卡卡号及密码。二要多方进行核对。一旦涉及到电话告知转账、汇款等情况,要通过各种途径确认。任何改号软件所伪造的号码,一旦回拨就会无法接通或是转接到真正机主,骗局即被戳穿。三要理智分析。诈骗过程中,骗子往往会利用人们的恐慌心理,制造紧张气氛,不停地变换角色,让事主来不及辨别真假,并催促事主赶紧办理。所以一定要保持头脑清醒,理智地分析。四要接受提醒,及时咨询。银行汇款是诈骗的最后环节,如果事主已经到了银行准备汇款,请接受银行工作人员的提醒,遇到实在无法辨别的情况时,及时向有关部门咨询。
二、以招聘名义诈骗
诈骗手法:骗子冒充人才市场或应聘单位工作人员,以面试为由,将前去人才市场应聘的事主骗到人多的地方,其中一骗子与事主接头,另一骗子暗中获悉事主电话号码后在其它地方致电事主,假装问事主有没有见到面试的人,并让事主将手机给冒充面试的骗子接听,听电话的骗子借口人多嘈杂,假意到一旁接听,趁机将事主的手机骗走。
防骗对策:对陌生人或初初相识的人不要轻易借出财物,更不能让财物离开自己的视线。
三、街头拾物平分诈骗
诈骗手法:在路上一名骗子故意在事主面前掉下一叠扎好的“钱”或“黄金”,当事主去捡时,另一名骗子马上出现称见者有份,要求与事主平分,并称为防止事主独吞,要求事主将身上财物先交给他保管,之后找机会逃逸。而事主所捡到的只不过是假币包着的一叠冥币、废纸或假黄金。
防骗对策:切勿贪图小便宜,不义之财不可得。只要稍加细心察看所谓“拾物”,就能立马识穿骗局。
四、封建迷信诈骗
诈骗手法:一般针对中老年人、病患者作案。骗子在菜市场、医院门口等场所与事主搭讪、问路,让事主带其去找某位“高人”。当事主见到骗子同伙假扮的“高人”时,对方称事主家人即将有“血光之灾”,要事主把家中财物全部包好拿来给其“作法消灾”,在作法过程中趁机将事主财物调包骗走。
防骗对策:相信科学,破除封建迷信思想。
五、以代理“渔网”等商品销售名义诈骗
诈骗手法:骗子致电事主邀事主做“渔网”(或其它商品)的代理,并将资料寄给事主,再由同伙假扮上门订货。事主认为可从中赚取差价,遂向对方订购大量没有使用价值的“渔网”。事主一旦订货骗子就失去联络,事主由此造成巨大损失。
防骗对策:遇到此类情况一定要慎重,对于自己不了解的商品不要轻易购买,在订货前可先到市场做调查或获取样品前往有关部门进行检测。
六、征婚诈骗
诈骗手法:骗子在报纸杂志刊登虚假征婚广告,通常自称拥有大量财富。事主如应征,骗子则将其带到同伙经营的场所进行高额消费,或以见父母买礼物为名诈骗钱财。事主往往由于爱面子及不劳而获心理而被骗。
防骗对策:征婚交友,一定要到国家认可的、合法的、正规的婚姻介绍机构,切勿轻易相信一些未经核实的虚假广告。
七、以办理“健康证”名义诈骗
诈骗手法:骗子在车站物色刚从外地乘车来穗的事主,上前搭讪称是老乡,或冒充卫生部门的工作人员,对事主说目前甲型流感流行,到广州须办理“健康证”,以帮忙办证为由,将事主带到其它地方骗取事主钱财,或趁事主不注意拿了事主的行李逃逸。
防骗对策:不要轻易相信在车站等场所认识的所谓老乡,遇到疑问应咨询车站内的工作人员、民警或保安员。贵重物品一定要随身携带,勿交他人保管。
新闻素材:
广州警方通报近一年社区非接触型诈骗警情分析
广州警方今天(9月29日)向媒体通报,经过全市各级公安机关对诈骗违法犯罪的持续高压打击,据统计,全市公安机关一年来(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受理各类诈骗警情同比总体下降1.5%。但非接触型诈骗警情如电话诈骗仍然高发,占诈骗警情总量的71.1%,其中超过90%的非接触型诈骗警情发生在社区。
现阶段社区非接触型警情呈现三大特点
一是六成多非接触型诈骗警情发生在白云、天河、海珠、番禺等四个地区。从全市各区情况来看,白云、天河、海珠和番禺4个区发生非接触型诈骗较为突出,4区接报的警情合占全市总数的62.1%。
二是非接触型诈骗警情突出的社区多为外来人口较为集中的社区。非接触型诈骗警情多发社区相对集中在增城、花都、白云和番禺等城郊地区的大型社区,这些社区一般地域广、外来人口多,社区基础设施较为薄弱,社区民警管辖范围大,防范工作开展深度不足,此类社区电话诈骗警情相对突出。位于中心城区的天河区也有部分社区非接触型诈骗警情高发,这些社区多为公司、学校较为集中的社区,在此就职或暂住的白领人员及就读的学生中外来人口的比例也较高,网络诈骗在此类社区较为突出。
三是非接触型诈骗中电话诈骗占比仍重,网络诈骗也有所上升。进入2013年以来,我市电话诈骗占非接触型诈骗环比、同比均有上升。此类诈骗不仅所占比例高,而且一般涉案金额较大。从类别来看,涉“安全账户”电话诈骗警情仍较突出,环比升幅超过双位数,其中邮包藏毒、有线电视或固话欠费等类别较为突出。近期。冒充公检法部门工作人员谎称事主涉案的电话诈骗也相对多发,且受害人损失金额较大。网络诈骗中,网络购物诈骗占近六成,但一般涉案金额较小。
近期较为突出电信诈骗案件
9月16日22时许,60岁的女事主孟某向荔湾区公安分局报警,称被人以电话诈骗方式骗取68万元人民币。经了解,事主9月3日在荔湾区的家中接到自称司法部门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以事主涉嫌洗黑钱为由,要求事主“配合办案”,将钱转至指定银行账户。事主转账后发现被骗,遂报警。
9月20日14时许,增城市公安局接事主刘先生报警,称其刚在位于增城市的公司里接到自称法院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以事主身份资料泄漏为由,骗取事主存入指定银行账户的44.9万元人民币。
9月22日,越秀区公安分局接报一宗被诈骗193万元巨款的警情。经了解,68岁的广州王阿姨7日在越秀区家中接到一陌生男子来电,对方称事主身份证被人盗用在上海市办理银行账户涉嫌贩毒等犯罪活动。根据电话中“办案民警“的要求,王阿姨在9日至17日期间分别在东风东路、中山四路的多家银行先后5次向对方指定账户共转账人民币193万元。至22日发现受骗,方才醒悟报警。
9月22日14时许,事主陈某(女,26岁,广州市人,某羊毛衫纺织公司员工)向白云区公安分局报案,称1名巴西籍商人于5月3日向其公司订购1批牛仔裤,其公司于8月28日将货物发给对方。9月9日,对方告知其公司已汇出30万美元货款,但其公司一直未收到货款。经查,该批货款曾分3次汇入一外国银行账户,其公司与对方联系所用的邮箱涉嫌被他人盗用,篡改了收款银行账号。
警方提醒,电话诈骗的主要手法是,犯罪分子声称事主身份证被人盗用办理信用卡洗黑钱,或事主医保卡透支被他人用作购买制造毒品的药物,进而声称事主身份资料信息泄露,涉嫌洗黑钱、贩卖毒品等犯罪,要求事主配合办案,将名下财产转账至其指定的核查账户核查,同时要求事主开通网银、告知账号或密码,从而达到实施诈骗的目的。为取得事主的信任,犯罪分子甚至会在电话另一端设置了公安机关办案的背景音如对讲机的声音,使用改号软件将来电显示号码改为公检法等机关的办公电话,当事主怀疑对方身份时,犯罪分子则要求事主拨打114查询显示的电话号码,结果事主便放松了警惕,同时由于急于洗脱嫌疑,顺从对方转账要求,从而被骗。